当前位置:主页 > 校园新闻 > 通知公告> 江西教育改革提交靓丽“成绩单”

江西教育改革提交靓丽“成绩单”

2015-01-28 14:11 访问量:发布人:未知
  刚刚过去的2014年,对于江西教育来说,是攻坚克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开局之年,是纵深推进着力打造发展升级版的破冰之年。
  
  这一年,江西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勾画出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一年,江西教育改革勇闯“深水区”,各项新政“马力十足”、接踵而出,令人瞩目振奋“提气”;这一年,江西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蹄疾步稳、铿锵前行,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免试就近入学“零择校”、以高考改革为核心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精准发力,一张张靓丽“成绩单”印刻在江西教育里程碑上;“成绩单”顶层设计教育改革蓝图展开宏大叙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指明了“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破解择校难题”、“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弊端”等一系列改革目标。
  
  2014年,江西省委常委会议和省委专题会议五次研究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省政府三次召开关系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会议,传递出江西教育改革的铿锵足音;一批关系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出台,勾勒出改革的宏伟蓝图。
  
  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抓住当前制约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在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七个方面共提出20条改革举措。江西省教育厅将《意见》部署的任务具体分解成65项,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改革创新贯彻教育事业发展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改革资源配置方式,不断促进教育公平;改革教育管理方式,激发教育办学活力;通过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突破,着力打造江西教育升级版。
  
  有赖于《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改革实施方案》等促进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平台的构筑,“择校”难题的破解、教育公平的保障,得以大大推进。
  
  9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办学机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等作出部署,力推职业教育在办学方向上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服务转型,在人才培养上向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转型。12月,《江西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正式发布,明确: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2020年,基本建成与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相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系统化、办学类型学习形式多样化、开放立交与内外衔接制度化、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空间布局科学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种种打破藩篱突破重围之举,就是为了让每个孩子享受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奠定人生出彩的基石。
  
  “成绩单”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尊重首创服务大局2014年初,江西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以两大试验区的设立正式拉开序幕。
  
  1月9日,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下发《关于共建赣州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意见》,赣州成为继贵州毕节、四川广安后的第三个部省共建的贫困地区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共建重点任务是:加快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高中阶段普及水平,提高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改革教师管理制度,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1月18日,经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厅将抚州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纳入我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鼓励抚州市以重点领域为切入点、以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到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学前教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鲜明,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提供可靠保障,为实现幸福抚州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
  
  积极探索,统筹推进,两大试验区建设如火如荼,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逐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步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闯出革命老区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成绩单”“高改元年”
  
  高考改革进入“深水区”
  
  回顾这一年,最重磅的“教育大事件”当属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高考政策的改革,也使得2014年有了“高改元年”之称。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列出了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2014年启动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积极推进、谨慎稳妥,既不慢跑、也不抢跑”,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2014年江西高考改革涉入“深水”,一系列政策出台令人瞩目:2014年,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全面推进;2015年起,普通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2016年起,逐步提高省外高校艺术学门类专业本科录取文化控制分数线;2017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调整统一高考科目,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从2017年高一新生开始,实施外语一年两考,高考不分文理科;2018年,艺术学门类专业本科录取,省内外执行同一条文化控制分数线;到2020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程序透明的考试招生模式。
  
  “成绩单”免试就近入学啃下“硬骨头”破解“择校热”
  
  2014年秋季新学年开始,我省进一步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将招生政策、计划、程序和学区划片向社会公开,以“外语特长”、“体育艺术特长”、“少年班”等名义选拔或变相选拔招收特长生的情况将不再出现。严禁以各种名义开设重点班或实验班,坚决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建设。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发展改革,实施学区一体化管理;落实划片招生;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建立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带动机制,向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输送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手段,通过教师流动推进校际间深度交流,激活学校发展后劲。
  
  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合理规划设置农村、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保留或设置必要的农村教学点,为辖区内每一所小学、初中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控制学校班额;一视同仁,依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让每个随迁子女不落课。
  
  “五条禁令”高位推动,“零择校”一诺千金,2014年南昌教育备受关注。热点名校“撑不下”、普通学校“吃不饱”、新生报名遭遇“择校热”,国内教育的“老大难”也曾是南昌的“教育之惑”。问题倒逼改革,一场影响深远的学区调整行动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金钥匙”。南昌市出台系列新政,举全市之力推进公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合理调整地段、全面划片就近入学、优化网点布局、扩大优质资源、完善配套制度、取消特长招生、试行对口招生等措施,确保了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落到实处,中小学“择校热”难题得以破解。
  
  “成绩单”交流轮岗资源共享“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校长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城乡教育不均衡关键是师资配置不均衡。2014年秋季开学之后,我省确定南昌县、浔阳区、横峰县、金溪县、上高县、新干县、会昌县、珠山区、上栗县、分宜县、月湖区等11个县区先行试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迈出了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和校际差距的重要步骤。2015年,这项工作将在全省推开,逐步制度化、常态化,到2020年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将达到基本均衡。
  
  金溪县作为试点县之一,实现了253名校长教师城乡交流,成为我省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一个样板,被誉为“金溪模式”。金溪县还以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为契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科学配置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努力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为建立县管校用的教师管理体制打下基础。“名师支教”是该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一个亮点,全县60多位“名师”分3年下派;同时治标与治本并重,通过组建7个城乡教育共同体,着力培养农村薄弱学校“造血”功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金溪县被推荐为全国“县管校聘”示范区全省唯一申报对象。
  
  “成绩单”转型试点教育发展活力释放强劲能量新一轮力度、广度、深度都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举措,犹如一浪高过一浪的大潮奔涌而来。
  
  推动院校设置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取得新进展。2014年,两所民办高职院校升本,全省普通本科院校总数达到29所,其中民办6所;推动设置3所地方高职院校,进一步优化了高等教育和地方院校布局结构。南昌大学临床医学等26个专业学位点确定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遴选了首批49家单位为江西省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同时,推进建立江西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联盟。2014年,全省共有博士研究生培养院校9所,有2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专业博士学位点;硕士培养院校16所,一级学科硕士点200个,硕士专业学位点由61个增加到91个,我省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指导普通高校开展转型发展试点。按照国家关于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总体部署,我省积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首批确定了10所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开展转型试点。
  
  启动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工作。确定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与6所本科学校联合举办本科教育,探索打通中职、高职到本科的“断头路”。
  
  支持共青城先导区教育发展形成新格局。引进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推动5所南昌地区高校独立学院进驻共青城办学,推进各方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核定了拟入驻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等。2014年12月,共青大学城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3所高校的独立学院将首批入驻。
  
  “成绩单”高校综合改革公办民办“领头羊”迈入“特区”
  
  2014年底,江西教育改革的宏大乐章,以两所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为标志,再掀高潮。12月,《南昌大学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江西科技学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相继出台,将我省公办、民办高校的两个“领头羊”推上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前台。
  
  根据《方案》,南昌大学将拥有更多办学自主权。在收费方面,将拥有教育收费适度定价自主权。同时给予南昌大学一定的编制管理自主权,允许将目前的编制“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省教育厅等部门将力争教育部在国家政策范围内,支持南昌大学按照权限自主设置专业,增加博士生、硕士生招生指标。到2020年,南昌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力争进入全国前50名,到2050年,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12月29日,省教育厅印发《江西科技学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5-2020年)》,推动民办高校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在全国民办高校中名列前茅的江西科技学院,开展“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六个方面的综合改革,将搭建校政、校协、校企、校校合作平台,打造产教融合生态圈,并朝着建设成为有特色的、应用技术类型的国内一流民办高校目标迈进。
  
  两所大学的探索前行,必将为我省高校综合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2015年已经开启,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关系红土地绿色崛起、关系赣鄱民生福祉的江西教育,也必然再次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强音,以其积极稳健的改革步伐、大笔书写的改革作为,提交更为骄人的“成绩单”。
  
  2014江西教育“零”的突破——江西中医药大学刘红宁主持的《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基础素质”教育理论创新与“双惟模式”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教育部首次将职业教育纳入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范围,江西省医药学校《传统中药人才的现代职教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喜获一等奖。两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获得,实现了我省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新增了2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实现我省该项目“零”的突破。
  
  ——依托江西农业大学组建的“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实现了我省独立组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零”突破。
  
  ——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南昌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取得了排名第4名的好成绩,为我省首次有学科进入全国前五名。同时,全省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
  
  江西高考改革路线图1、2014年,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全面推进;2、2015年起,普通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3、从2016年起,逐步提高省外高校艺术学门类专业本科录取文化控制分数线;4、2017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调整统一高考科目,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从2017年高一新生开始,实施外语一年两考,高考不分文理科;5、2018年,艺术学门类专业本科录取,省内外执行同一条文化控制分数线;6、到2020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程序透明的考试招生模式。
  
  2015年高考新政早知道1、2015年1月底前:研究制定《江西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实施办法》报省政府审议后报教育部备案,并适时向社会公布实施。
  
  2、2015年起,我省普通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统一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命题卷,不再进行我省语文、数学、英语科目的自行命题。报考高职(专科)层次的技术科目和“三校生”对口招生的考试科目仍由我省单独命题。
  
  3、2015年6月底前,研制我省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2017年入校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 “外语一年两考”和“高考不分文理科”等项改革。
  
  4、2015年8月底前制定我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和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具体办法,报教育部备案。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吉水中学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30026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084
吉水中学
Copyright 2006-2014 www.jxjssz.cn, All Rights Reserved